返回

大宋将门

报错
关灯
护眼
第898章诸王齐出
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

学制三到五年,学成之后,就可以进入工厂工作。</p>

这一套东西,苏辙他们在兖州就试验过。</p>

非常成功。</p>

如今第一批的学生,才学了一年多,已经有好多人在纺织厂拿全额薪水了。</p>

年轻的工人,头脑灵活,他们提出了上百项的技术革新,有的是改进蒸汽机的,有的是改进生产线的……兖州的棉纱厂,产量相比去年,提升了两倍还多!</p>

事实证明,理工男还是靠谱儿的,只是他们不太会表达,功劳都被别人抢走了。</p>

王宁安计算过,文理科的比例,最好在8比2,或者9比1,理工类需要占据绝对的优势才行。</p>

早期的发明,还都是工匠弄出来的,他决定将培养的重点,从传统的士人,转向有用的工人。</p>

并且要求,每一个县,都要设置10所以上的学堂,而且将8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入学率纳入考成法。</p>

要达到8成以上,才算及格,如果能超过9成5,甚至达到百分之100,就可以根据情况高升。</p>

教育改革,必然伴随着考试方法的改革。</p>

前面说了,因为世家被拔除,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,需要填补,地方衙门的官吏,需要大量补充……这一次需要补充的不是通过科举出来的士人精英,而是需要真正能去办事,能够和老百姓打交道,能完成朝廷的任务的小吏。</p>

而一般通过三五年学堂的通识教育,表现优异,就能胜任,也不需要学什么孔孟之道,更不需要学诗词歌赋……有人可能会说,这么一来,岂不是把天下的最好的文人都送出去了,留下来的只是二三流,甚至不入流的人才。</p>

他们能扛得起大宋的江山社稷吗?</p>

万一有一天,大宋要和殖民地竞争,这帮普通人,能打赢精英吗?</p>

哼哼!</p>

王宁安是充满了信心,论起精英教育,三哥算是不错的,可是培养出来的人才,本国消化不了,只能去给人家当码农,当打工仔……相比之下,三哥的邻居坚持搞普通教育,你可以想出一万条理由来批评,可问题是有效啊!</p>

世界工厂可不是吹出来的!</p>

珠玉在前,王宁安也想把大宋变成世界工厂,不能不学啊!</p>

……</p>

他给狄青回了一封信,大略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,派人送给狄青,伴随着信使,新任的辽王也出炉了。</p>

正是平阳君王赵允升的四子,赵曙的堂兄,赵宗惠,他被任命为辽王,出镇渤海国。</p>

另外韩国公赵宗礼被任命为韩王,负责高丽。</p>

燕国公赵宗保被认命为东海王,出使倭国。</p>

再加上去西夏的宁王赵允良,还有之前分封的赵宗景和赵从郁……一时间,诸王齐出。</p>

要知道,这些位王爷,可不是孤身一人,他们还带着庞大的家眷,还有王府的成员,赵家的子孙后代,一起向海外迁居。</p>

赵曙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,昭示天下人,大宋的殖民时代开始了,而赵家的子孙,不会缺席这一次的殖民扩张!</p>

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
随机推荐: 变臣